竪琴海豹(學名:Pagophilus groenlandicus)是一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寒冷海域的海洋哺乳動物。它因其成年雄性背部獨特的黑色竪琴狀或馬蹄鐵狀斑紋而得名。
棲息地與分布
竪琴海豹是一種耐寒的海洋哺乳動物,主要分布於北大西洋最北端及北冰洋地區。
種群數量:全球約有超過740萬只,另一個估計接近760萬只,種群趨勢穩定且增長,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(IUCN)列為無危(LC) 物種。
遷徙習性:它們具有遷徙行為,一年可游動約5000公里。冬季會南下至繁殖地(如加拿大紐芬蘭附近、格陵蘭及北海),夏季則返回北極水域覓食35。
行為與習性
食性:主要以魚類(如毛鱗魚、鱈魚、鯡魚)和甲殼類動物(如蝦、蟹)為食。幼年個體則更多食用小型無脊椎動物。
潛水能力:潛水深度屬較淺到中等範圍,受季節和地點影響大1。平均潛水深度可達150-200米,潛水時間4-13分鐘。
感官:視覺和聽覺非常敏感,鬍鬚能感應低頻振動探測獵物和天敵。在水下會關閉鼻孔,嗅覺功能受限。
社交結構:僅在繁殖期和脫毛期會形成大群體,平時多獨居。
繁殖與成長竪琴海豹的繁殖和成長週期非常獨特,其幼崽階段的外觀變化尤為顯著。
繁殖期:每年2月末至4月在浮冰上繁殖。
妊娠與產仔:妊娠期約11.5個月,通常每胎產1仔。幼崽出生時體重約11-12公斤,身長約80-100釐米。
哺乳與成長:哺乳期短暫,約10-13天。在此期間,幼崽依靠脂肪含量極高的乳汁(斷奶前脂肪比例可達40%)快速成長,體重可增加至約36公斤。